良夜

杂食、耐污、广布种,政斯非、亨泌等。CP滤镜30米,补药认真

吐槽《盐铁论》:您几位住的是平行世界吗?

令人哭笑不得的辩论记录

节选桑弘羊与“文学”论商鞅、李斯片段

不懂经济,纯吐槽,补药认真

 

关于商鞅:

 

以下均出自《盐铁论·非鞅》,这篇比较靠前,还在试图好好辩论。

大夫曰(桑弘羊):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无害于人。百姓何苦尔,而文学何忧也?

文学曰:······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吴起长兵攻取,楚人搔动,相与泣悼王。其后楚日以危,秦日以弱。故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恶在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人不苦也?今商鞅之册任于内,吴起之兵用于外,行者勤于路,居者匮于室,老母号泣,怨女叹息。文学虽欲无忧,其可得也?”

 

桑弘羊:商君入秦,移风易俗国富民强,盐铁官营利国利民。

文学:商鞅变法民不聊生,秦逐渐衰弱。

吐槽:您二位能先就历史事件记叙达成一致吗······论据不稳定,各执一词这怎么谈下去

null
 


大夫曰:“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及二世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隳亡。《春秋》曰:‘末言尔,祭仲亡也。’夫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作者使人绍其功。椎车之蝉攫,负子之教也。周道之成,周公之力也。虽有裨谌之草创,无子产之润色;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之凿枘,则功业不成。今以赵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犹以崇虎乱殷而非伊尹也。”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狐剌之凿,虽公输子不能善其枘;畚土之基,虽良匠不能成其高。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如之何?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桑弘羊:商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亡于赵高,就像不能说殷商亡于伊尹一样。

文学:商鞅严刑峻法压榨百姓为秦灭亡奠定了基础。

吐槽:肉刑夏商周就有,这个还真不是商鞅发明的呀,而且商鞅也说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您怎么不说秦亡于秦非子呢?不建国就不会灭国对不对?

null 



大夫曰:“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昔商君明于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秦致利成业,是以战胜攻取,并近灭远,乘燕、赵,陵齐、楚,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向风。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逾之河北,若坏朽折腐。何者?商君之遗谋,备饰素循也。故举而有利,动而有功。夫畜积筹策,国家之所以强也。故弛废而归之民,未睹巨计而涉大道也。”

文学曰:“商鞅之开塞,非不行也;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诸侯随风西面,非不从也;然而皆秦之所以亡也商鞅以权数危秦国,蒙恬以得千里亡秦社稷。此二子者,知利而不知害,知进而不知退,故果身死而众败。此所谓恋朐之智,而愚人之计也,夫何大道之有?故曰:‘小人先合而后忤,初虽乘马,卒必泣血。’此之谓也。”

 

桑弘羊:知易行难,贤者有实际的功业,商君为统一大业、蒙恬北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文学:商鞅、蒙恬有功,却也是亡国的奠基者,这两个人不通晓利害、进退,最后身死是浅薄愚蠢的人。小人必先迎合后背叛,虽然一开始富贵了,但最终一定会泣血(???我想请教皮下尊姓大名)

连蒙恬也黑的逻辑鬼才原来不只太史公一个人。对不起我向太史公道歉,好歹太史公只是觉得蒙恬不进谏,这位不知姓甚名谁的人连秦亡的锅都扣蒙恬身上了······

null

 

大夫曰:曰:“淑好之人,戚施之所妒也;贤知之士,闟茸之所恶也。是以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孝公大说,封之於、商之地方五百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世人不能为,是以相与嫉其能而疵其功也。”

文学曰:“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虽以获功见封,犹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桀、纣与尧、舜并称,至今不亡,名非不长也。然非者不足贵。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

 

桑弘羊:商鞅功如丘山万古流芳,世人达不到他的高度,因为嫉妒诋毁他的功业。

文学:君子有德行,世俗之人不会嫉妒他的能力和功业(???这都没人迎头喷回去吗,就文人相轻那源远流长的习性,说出去有人信吗?)。商鞅刻薄寡恩,自食恶果。苏秦功业也大,桀、纣的名声也流传久远,但没有人尊敬他们(苏子快醒醒,有人想跟你对喷→_→),所以功业和名声不能随意赞美。 

null


大夫曰:“缟素不能自分于缁墨,贤圣不能自理于乱世。是以箕子执囚,比干被刑。伍员相阖闾以霸,夫差不道,流而杀之。乐毅信功于燕昭,而见疑于惠王。人臣尽节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大夫种辅翼越王,为之深谋,卒擒强吴,据有东夷。终赐属镂而死。骄主背恩德,听流说,不计其功故也,岂身之罪哉?”

文学曰:“比干剖心,子胥鸱夷,非轻犯君以危身,强谏以干名也。憯怛之忠诚心动于内,忘祸患之发于外,志在匡君救民,故身死而不怨。君子能行是,不能御非,虽在刑戮之中,非其罪也。是以比干死而殷人怨,子胥死而吴人恨。今秦怨毒商鞅之法,甚于私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仰天而叹曰:‘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桑弘羊:贤人被谗言中伤或是昏君所杀,不是他们本身的过错

文学:比干、伍子胥之死是君子之死,有良好效果,虽然被杀,但不是他们的罪过。商君在秦孝公死后无处可逃,作法自毙,被天下耻笑,是他自己杀的自己。

关于作法自毙,似乎大家都听过一个熟悉的故事:商君规定住店必须要有身份证,自己出逃的时候没有,被拒绝住宿,也拒收贿赂,于是感叹作法自毙。这个故事至今令我困惑,商君也没因为不能住店被抓回去啊?要说入魏被赶出来是因为诈公子卬这还能理解······人最后是返回封地起兵战败被杀,尸体被拉回去车裂的啊,跟作法自毙有啥关系。

嗯,反正“文学”总是有理的。

请双方立刻召唤史官掰扯清楚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百姓生活到底什么样······

 null



李斯篇:

 

以下出自《毁学第十八》,已经酒过三巡了,互喷发展到人身攻击阶段

 

大夫曰:“夫怀枉而言正,自托于无欲而实不从,此非士之情也?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遂取三公,据万乘之权以制海内,功侔伊、望,名巨太山;而包丘子不免于瓮牖蒿庐,如潦岁之蛙,口非不众也,卒死于沟壑而已。今内无以养,外无以称,贫贱而好义,虽言仁义,亦不足贵者也!”

文学曰:“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包丘子饭糜蓬藜,修道白屋之下,乐其志,安之于广厦刍豢,无赫赫之势,亦无戚戚之忧。夫晋献‘垂棘’,非不美也,宫之奇见之而叹,知荀息之图之也。智伯富有三晋,非不盛也,然不知襄子之谋之也。季孙之狐貉,非不丽也,而不知鲁君之患之也。故晋献以宝马钓虞、虢,襄子以城坏诱智伯。故智伯身禽于赵,而虞、虢卒并于晋,以其务得不顾其后,贪土地而利宝马也。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之在位者,见利不虞害,贪得不顾耻,以利易身,以财易死。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阱,食于悬门之下,此李斯之所以伏五刑也。南方有鸟,名鹓鶵,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飞过太山,太山之鸱俯啄腐鼠,仰见鹓鶵而吓。今公卿以其富贵笑儒者,为之常行,得无若太山鸱吓鹓鶵乎?”

 

桑弘羊:心怀鬼胎而满口仁义,自称无私而实非如此,不就是你们这些人吗?(终于气的怼人了?)李斯和浮伯丘同是荀子的学生,李斯入秦成就了伊尹、姜太公那样不朽的功业,而浮伯丘在穷困潦倒中死去。如今你们又不能养家有没有名望,贫贱却喜欢谈礼仪,虽然满嘴仁义却也不值得称道。

文学:李斯相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荀子知道了之后饭都吃不下去,就是预感到他有不测之祸。浮伯丘贫穷却有道德无忧虑,没有仁义道德而有富贵,只求利益不看后果,这就是李斯俱五刑而死的原因。你们仗着富贵来嘲笑儒生,就是食腐肉的猫头鹰吓唬鸳雏。

桑弘羊表示你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文学皮下表示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再次真诚建议你们赶紧召史官吧······文学皮下这位是以为李斯入秦就拜相了还是觉得荀子活了100多岁,不应该啊,汉儒应该都是荀子一系传下来的,连祖师爷的生卒年都没闹清算怎么回事_(:з」∠)_(后人也有引用这一句认为荀子活了100多岁的······)

null

 

······

桑弘羊:你们这是强词夺理,你们说立法度、明赏罚是“闸门”和“腐鼠”,你们这些人说话粗野又违背常理,和我听说的儒生完全相反呢?

文学:有才有德的人不嫌官位高、俸禄多,今日的官员盗窃国君的财产,不知道自己即将受到制裁还去恐吓别人,还不如猫头鹰呢。

人身攻击持续升温

 

大夫曰:“司马子言:‘天下穰穰,皆为利往。’赵女不择丑好,郑妪不择远近,商人不媿耻辱,戎士不爱死力,士不在亲,事君不避其难,皆为利禄也。儒、墨内贪外矜,往来游说,栖栖然亦未为得也。故尊荣者士之愿也,富贵者士之期也。方李斯在荀卿之门,阘茸与之齐轸,及其奋翼高举,龙升骥骛,过九轶二,翱翔万仞,鸿鹄华骝且同侣,况跛牂燕雀之属乎!席天下之权,御宇内之众,后车百乘,食禄万钟。而拘儒布褐不完,糟糠不饱,非甘菽藿而卑广厦,亦不能得已。虽欲吓人,其何已乎!”

文学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贤士徇名,贪夫死利。李斯贪其所欲,致其所恶。孙叔敖早见于未萌,三去相而不悔,非乐卑贱而恶重禄也,虑患远而避害谨也。夫郊祭之牛,养食朞年,衣之文绣,以入庙堂,太宰执其鸾刀,以启其毛;方此之时,愿任重而上峻阪,不可得也。商鞅困于彭池,吴起之伏王尸,愿被布褐而处穷鄙之蒿庐,不可得也。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裂于云阳之市(???您磕CP吗),亦愿负薪入东门,行上蔡曲街径,不可得也。苏秦、吴起以权势自杀,商鞅、李斯以尊重自灭,皆贪禄慕荣以没其身,从车百乘,曾不足以载其祸也!”

 

桑弘羊:司马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男女老幼士兵商人读书人都是为了求名利,你们这些人口是心非。李斯靠自身能力从卑微群体飞跃九天,天鹅和骏马姑且为伴,跛脚的母羊和燕雀怎可相比?他权倾天下、统治万民,出行车百辆、俸禄万钟。你们这些迂腐儒生,衣衫不整,糟糠都吃不饱,并不是你们喜欢吃野菜、住豪宅,只是得不到而已。吓唬别人有什么用呢?

(跟太史公记录的李斯的话如出一辙啊,“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这个时候太史公的《史记》还捂家里在,没公布,是巧合还是当时李斯的话已经流传的很广了呢?)

文学:李斯贪恋富贵导致恶果,孙叔敖考虑长远避免恶果。商鞅、吴起死前再想贫困苟活已经不可能了,李斯辅佐秦始皇掌天下大势的时候连万乘的大国都觉得小,等到入狱、车裂云阳市的时候,即使他想背着柴、进上蔡东门、溜达逛街都不行了。苏秦、吴起、商鞅、李斯都是因为贪恋禄位而死。

(请文学皮下统一一下,李斯到底是俱五刑而死还是被车裂了······还有云阳市是怎么回事,您在磕李斯韩非的CP吗······苏秦又是怎么回事,汉昭帝初年流传还有新的版本?无论是走《史记》被刺杀,还是《战国纵横书》苏秦间齐都得不出这种结论啊。一直觉得李斯“东门黄犬”像是太史公独家记录,果然这儿又是另一种说法,不是遛狗打兔子,是背柴进城逛街了,是众人都根据李斯籍贯自行发散呢,还是李斯临死真的念叨了什么?)

反正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内心和口头都在相互鄙视,整个记录后半部分桑弘羊极其队友看起来是无语了,很多默然(说不定怀念起了刘野猪bushi)。

null



附其它部分关于商鞅的字句:

依然大型鸡同鸭讲现场

 

《遵道第二十三》:

丞相史曰:······故商君昭然独见存亡不可与世俗同者,为其沮功而多近也。庸人安其故,而愚者果所闻。故舟车之始使,民三年而后安之。商君之法立,然后民信之。

文学曰:······小人智浅而谋大,羸弱而任重,故中道而废,苏秦、商鞅是也。无先王之法,非圣人之道,而因于己,故亡······禹之治水也。民知其利,莫不劝其功;商鞅之立法,民知其害,莫不畏其刑。故夏后功立而王,商鞅法行而亡。商鞅有独智之虑,世乏独见之证。文学不足与权,当世亦无负累蒙殃也。

《国疾第二十八》:

文学曰:······昔者商鞅相秦,后礼让,先贪鄙,尚首功,务进取,无德厚于民,而严刑罚于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其身(也出现了新死法?)以谢于下。

《取下第四十一》:

贤良曰:······昔者商鞅相秦,后礼让,先贪鄙,尚首功,务进取,无德厚于民,而严刑罚于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其身以谢于下。

《申韩第五十六》:

御史曰:······是以教令不从而治烦乱。夫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故吴子以法治楚、魏,申、商以法强秦、韩也。

文学曰:今商鞅反圣人之道,变乱秦俗,其后政耗乱而不能理,流失而不可复。

《周秦第五十七》:

文学曰:商鞅、吴起以秦、楚之法为轻而累之,上危其主,下没其身。

 

外加一个同样逃不过的韩非:

《刑德第五十五》:

御史曰:“执法者国之辔衔,刑罚者国之维檝也。故辔衔不饬,虽王良不能以致远;维檝不设,虽良工不能以绝水。韩子疾有国者不能明其法势,御其臣下,富国强兵,以制敌御难,惑于愚儒之文词,以疑贤士之谋,举浮淫之蠹,加之功实之上,而欲国之治,犹释阶而欲登高,无衔橛而御捍马也。今刑法设备而民犹犯之,况无法乎?其乱必也!” 

文学曰:······昔吴使宰嚭执轴而破其船,秦使赵高执辔而覆其车。今废仁义之术,而任刑名之徒,则复吴、秦之事也。夫为君者法三王,为相者法周公,为术者法孔子,此百世不易之道也。韩非非先王而不遵,舍正令而不从,卒蹈陷阱,身幽囚,客死于秦。夫不通大道而小辩,斯足以害其身而已。”

毕竟蒙恬都被为亡秦奠基了,文学皮下这个逻辑能顺到韩非因为非难先王而自己害死自己也不算奇怪。。。。。。

 

千古之谜: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百姓到底过的咋样

各篇倒是一致认定秦亡直接责任人是赵高,治狱乱法的是赵高,瞎折腾的都是赵高,文学一方甚至还把“赵高治狱于内,蒙恬用兵于外并列”。倒是十分默契的没人在秦亡上把李斯拉出来溜溜,真是神奇,也没人提沙丘矫诏这种巨大黑点。是当时觉得废立、矫诏不算什么呢,还是矫诏并不是主流说法呢?

null


桑弘羊人生经历倒是和李斯很像,死因都差不多,还都是灭族QAQ,不过出仕时要年轻的多,13岁即入侍宫中。理财能力非常突出(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盐铁官营”),为汉武帝众多军事行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时期没做过宰相,但是一直非常受信任,武帝临终托孤大臣之一。后来因为和霍光政见分歧,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谋反事件,被牵连灭族。二位在地下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

PS:我好像知道李斯为什么老被当做跟商鞅并列的酷吏了,大约不是《行督责书》而是“焚书”


翻译内容多为个人理解概括,如有错误请指出_(:3」∠❀)_


评论(48)

热度(307)

  1. 共4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